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新科技网快讯正文

马云的机器智能,背后是阿里的大规模人机社会化协作

2017-11-13 17:16:06  阅读:200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要促进人工智能与各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其中特别强调人机协同成为主流生产和服务方式。

  早在2016年4月的深圳IT领袖峰会上,马云就提出:“机器要做的是人类做不到的事情,这才叫本事。”马云当时强调,要多花时间在Machine Intelligence(机器智能)上,人类有责任和担当让机器成为人类的合伙人。进入2017年,马云更在多个场合强调机器智能,“让机器去发展自己的智能的力量,尊重机器、敬畏机器,一个巨大系统的诞生,它会与众不同地做出不一样的东西。”

  关于机器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分别,之前阿里主要是以ET机器智能大脑对外阐释,作为一个城市综合管理优化的算法体系,ET机器智能大脑可能不那么直观地让人理解机器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区别,但2017年天猫双11就让外界可以清晰的看到马云所说的机器智能所指的方向:大规模人机社会化协作。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实验

  大规模人机社会化协作,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实验。

  人与机器的协作,已经体现在了制造业。2017年工博会发布了《2017年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蓝皮书》,指出自2008年优傲机器人 (Universal Robots) 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协作机器人UR5以来,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超高速增长。UR5人机协作机械臂,适用于装配、包装码垛、机床管理、食品处理、喷涂、打磨抛光、上胶、医学处理等,可与人类共同完成各种小批量混合产品组装以及原料处理。

  在人机协作领域中,人与机器得以互补和促进。工人可以加入人性化元素,使产品个性化;而协作机器人可以事先进行产品加工,或为工人备妥需要加工的产品。机器人的使用不代表工人将被替代,而是增强工人的能力,并且让工人们能够把协作机器人作为多功能工具。

  相比于制造业的协作机器人来说,以阿里商业场景为代表的服务业协作机器人才刚刚开始,而且难度更高、挑战更大。这是因为:服务业的业务场景多为开放式环境,环境更复杂、环境中的干扰更大、环境的变化更难以预测;服务业的人机协作是开放式协作,机器人要有更强的自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服务业的人机协作是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和体验,而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却难以量化等。

  那么,要如何练成服务协作机器人?唯有在真实的业务场景中不断磨练,双11就是这样的真实业务场景。马云说,双11对于阿里的意义,更大程度上在于对技术的练兵。8年前创建阿里云后,阿里就在历次双11中大胆把自己的核心业务逐步迁移到阿里云上,让阿里云练兵,如此才成就阿里云今天中国市场第一、全球市场第三的成绩。

  而2017年的双11,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大练兵:服务协作机器人。

  前所未有的科研大挑战

  服务协作机器人可以说是世界级的挑战,因为它涉及到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人机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等基础理论研究等多个世界级的基础科研课题。而这些课题,也都包括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

  首先,大数据智能理论重点要突破无监督学习、综合深度推理等难点问题,建立数据驱动、以自然语言理解为核心的认知计算模型,形成从大数据到知识、从知识到决策的能力。

  对于阿里来说,这就是基于大数据智能的阿里云ET大脑,阿里云团队把大数据技术与AI技术结合,形成了“城市大脑”“工业大脑”等行业“大脑”,例如“城市大脑”就通过各类数据感知交通态势进而优化信号灯的配时,已成功应用于杭州主城区。

  其次,跨媒体感知计算理论重点突破低成本低能耗智能感知、复杂场景主动感知、自然环境听觉与言语感知、多媒体自主学习等理论方法,实现超人感知和高动态、高维度、多模式分布式大场景感知。

  智能音箱天猫精灵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作为智能物联网与消费者和用户的语音交互入口,2017年7月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天猫精灵X1,内置人机交流系统AliGenie。自今年7月发布以来,短短三个月时间,天猫精灵快速突破百万台销量。而伴随着与用户的持续互动,AliGenie还在不断进化成长。随着天猫精灵大规模进入家庭,以及更多智能硬件的接入,AliGenie将形成一个大规模感知用户的系统。

  再次,混合增强智能理论要重点突破人机协同共融的情境理解与决策学习、直觉推理与因果模型、记忆与知识演化等理论,实现学习与思考接近或超过人类智能水平的混合增强智能。

  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应用就是阿里今年推出的“店小蜜”。“店小蜜”是为商家提供的智能客服机器人,基于阿里云智能客服机器人云小蜜,云小蜜可以实现基于知识库的知识咨询和问答,结合多轮对话配置工具,可以将业务集成到机器人会话中,如订单查询、物流跟踪、自助退货机器人等。云小蜜每天能够为600万客户服务,问题解决率达到95%,拥有36个行业知识库,可以7*24小时提供多语言服务。

  从双11预售开始,店小蜜单日对话量都在1000万以上,是首个日对话量达到千万量级的服务机器人,刷新历史纪录。在过去,一个店小二每天服务200-250个客户,现在店小蜜一天能服务350万客户左右。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客户官(CCO)、资深副总裁吴敏芝介绍说,原来商家服务团队约有70%人力在售前,有了店小蜜后,大量售前咨询改由机器人完成,商家售前客服占比降至30%-40%。人力被从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得以投入到售后等更需要情感和创造性的工作中,这是人和机器智能的最佳协作。

  第四,群体智能理论要重点突破群体智能的组织、涌现、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可表达、可计算的群智激励算法和模型,形成基于互联网的群体智能理论体系。

  天猫智选、阿里机器智能推荐系统和蚂蚁金服智能客服机器人安安等,是群体智能理论的重要体现。这些智能系统通过互联网上的大规模人机互动,以及大规模用户对机器的反馈所形成的激励机制,训练出了针对不同业务场景的群体智能。

  天猫智选是一套智能货品选品运营系统,它通过智能分析出什么样的商品天生就带着“爆款”基因,能够成为双11最受欢迎的尖货。这名“机器小二”能够像真正的运营小二一样,指导卖家科学备货,甚至通过与其它系统的配合,为热门商品带来更多的流量。

  阿里机器智能推荐系统是懂得每个人喜好的“金牌导购员”,能够为网友推荐最符合要求的商品,在搜索关键词的时候也能迅速为网友推荐最符合其品味的商品。2017双11当天,阿里机器智能推荐系统为用户生成超过567亿个不同的专属货架,像智能导购员一样,给消费者“亿人亿面”的个性化推荐。

  蚂蚁金服智能客服机器人安安,则能够根据用户使用支付宝App的轨迹进行预判。有时安安能在用户提问之前,就“猜”到用户想问的问题,直接给出答案。今年双11期间,安安在近100个不同场景中,为近100万用户提供了提前教育、客户关怀等服务。

  第五,自主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理论重点突破面向自主无人系统的协同感知与交互、自主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知识驱动的人机物三元协同与互操作等理论,形成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创新性理论体系架构。

  天猫双11前夕,菜鸟网络在广东惠阳发布了超级机器人旗舰仓,上百台机器人单日发货可超百万件。机器人仓库中配备了自动化流水线、AGV机器人、机械臂等,以往一个拣货员一天走六七万步只能拣货1000多件,而通过与机器人协作,一个拣货员一天只走两三千步,拣货数量却是原来的三倍多。机器人甚至就可以自主完成智能仓库的搭建,广东惠阳超级机器人旗舰仓的移库升级,就是在一小时内由机器人自主完成了百万件货品的搬运。

  而今年双11期间,已经在阿里巴巴上岗一年多的末端配送机器人菜鸟小G正式升级。据了解,小G能上电梯能躲避行人,可全自动将包裹送达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的每一个工位。升级版的小G很快就会走出园区,给消费者们投递包裹了。

  前所未有的超大规模多业务场景挑战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张建锋在2017双11期间表示,双11不仅是史无前例的社会化大协同,机器智能的大规模应用,也让今年的双11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机协同。“可以说,今年双11技术不是由我来指挥的,而是机器和人一起来指挥的。”

  经过九年的进化,今天的双11,已然发展成为一场前所未有的超大规模和超高复杂度的多业务场景挑战。

  截至2017年11月11日24点,2017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总成交额超1682亿元人民币。其中,无线成交占比高达90%;支付宝支付笔数达到了14.8亿笔,同比增长41%;支付峰值达到25.6万笔/秒,是去年的2.1倍,再次刷新去年创下的峰值纪录;产生的物流订单量达到8.12亿单;参与双11的全球网民覆盖了225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天猫双11在短短24小时之内,完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和海内海外的全面贯通。根据阿里的数据,2017双11期间,有超过五千万的消费者通过手机参加双11互动,超100万商家线上线下打通,涉及近10万智慧门店、60万家零售小店、3万“天猫优选”村淘点。

  截止今年双11开场12分钟,全网第一单在上海完成签收;开场33分钟,跨境第一单送到宁波消费者手中;开场69分钟,农村第一单在贵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完成;11日8点8分8秒,500万进口订单完成清关;9点36分,物流订单达4.67亿,超过2015年双11全天;10点,已经有266个城市收到包裹。

  张建锋表示,支撑这一商业奇迹背后的技术体系,也进化成代表互联网技术巅峰的“超级工程”。除了交易、支付系统以外,还有数据、客服、搜索、推荐、广告、库存、物流等,显然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精密的商业协同系统,仅靠阿里巴巴几千名小二和工程师,已经无法维系其正常运转。

  今年双11,阿里云的技术团队开始使用AI来分配数据中心资源。这款AI名为达灵,可以将数据中心资源分配率拉升到了90%以上,在部分业务中节省了一半服务器,并且能在2秒钟锁定异常机器,命中率94%。而为了保障双11的流畅购买体验,阿里云使用了名为“尖兵”的系统压力测试AI,通过模拟流量洪峰来挑战系统承压能力,“尖兵”可自己对容量配比进行智能调整,快速定位问题。得益于“尖兵”,今年天猫双11的全链路压测节省了1000人次的工程师。

  今年双11阿里云再次启用了数据中心高精度智能运营机器人阿里巴巴天巡。天巡被派到了阿里云的张北数据中心,帮助数据中心运维人员管理起整个2017天猫双11的核心数据中心机房。天巡拥有部署在阿里云上的智能大脑、高精度视觉识别、3D激光雷达等,可全天24小时巡查数据中心,接替了运维人员以往30%的重复性工作,目前已在一机房实现无人作业,未来可以独立看管2万台服务器、规模达2万平米以上数据中心。

  除了技术保障系统外,机器智能被广泛运用到了今年双十一的多个业务场景中。在双11前,智能Banner设计师“鲁班”已经学习数百万设计图像,可以根据运营提供的产品元素智能生成Banner,每秒可生产8000张商品banner,解决了双 11期间大批量的设计问题,在今年双11期间共设计了4.1亿张商品海报;阿里机器智能团队与菜鸟网络的算法工程师共同研发了一套算法,能够在顾客下单的瞬间,迅速计算出需要包装箱的个数,商品在箱子里面如何摆放最节省包装,整个计算过程不足1秒,而菜鸟网络的仓库较过去减少5%以上的包装材料,相当于2015年天猫双11当天节省了2300万个包装箱。

  而实际上运用在2017双11的机器智能还远不止上述的这些。张建锋表示,2017年双11,机器和人在商品选品、客服、物流、技术运维等领域全面合作,规模之大、领域之广、协同之深,前所未有。而包括机器人数据中心管理员、机器运营小二、机器导购员、智能客服、AI设计师、机器拣货员、机房巡逻员等新物种,相互之间也不是互相独立而是互为补充、连接形成一个更大规模的机器智能体系。

  而阿里为了实现这些前所未有的机器智能,也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手段。例如,“店小蜜”催生了一项新工种——人工智能训练师,又称机器人“饲养员”。训练师要了解基本的算法逻辑和链路,工作职责包括替机器人感知用户,教给机器人更多知识,检查机器人服务结果、数据以及优化知识体系,让机器人更像人,而不是冷冰冰的知识回答,甚至赋予机器人各种拟人风格等。

  去年,马云提出了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在今年的双11期间,一批机器智能新物种的上岗,让业界和消费者集中感受到了机器智能新技术的冲击力。

  正如马云所说,今天的阿里要解决的是未来的社会经济问题。而一个可能的未来社会经济场景就是“天天都是双11”,这就意味着未来每天都会有10亿的包裹流向全世界、每天都会有超过1600亿的全球网络零售成交额、每天都会有15亿笔的支付以及超过25万笔/秒支付峰值等等。以这个未来的业务场景来反推今天的技术,马云提出的机器智能就不言而喻了。(文/宁川)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