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新科技网快讯正文

专注市政工程 奉献无悔青春

2018-09-14 11:03:42  阅读:311998

  城市的繁华离不开建设者的身影,其中浸透了科研人员奋力拼搏的汗水。地面上便捷的交通,体现了城市建设的变化,而在城市地下的条条隧道,则彰显了科研人员的专业精华。

  我国著名的桥梁与隧道工程博士、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叶英,长期致力于市政工程建设,深入研究隧道施工检测、监测、超前地质预报,为了城市建设无怨无悔地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不可多得的人才。

叶英博士在隧道现场

  不惧危险 演绎生命

  心系民生大计,搞好城市建设,是叶英博士多年的愿望。正是怀着对城市建设满腔的热情,他为市政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施工,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施工人员梦寐以求能拥有一双“透视眼”,好将大地看透,把大山望穿。叶英博士项目组承担的市科技专项“城市暗挖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研究”,研制出的“USEP21地下工程综合参数与空间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就能“看穿”隧道围岩30米土体及岩层内部的“五脏六腑”,这位“医师”能及时地发现地下施工现场的隐患。

  地下施工,最难的是信息传递。工人是否健康?环境是否安全?突发事件如何汇报?由于地下没有手机信号,通常需要人工汇报。“一次地铁隧道坍塌演习,我们的工人跑到指挥部花了半个多小时。”叶英博士说,“地下发生危险,每一秒钟都非常重要,时间就是生命啊!”

  叶英博士带着他的课题组,钻进108国道南村隧道、大兴线地铁隧道、陕西省包家山隧道,试验研究“隧道施工信息化预警平台”。通过建立专用的网关、采集基站、激光基站、人员卡、摄像头等装置,就能“感觉”到地下空间的安全。预警平台将人员分布、停留时间、工地状况等信息不断地传到指挥中心,而指挥中心可即时做出反应,反应时间小于10秒钟,使时间就是生命得到了真正的演绎。

  开拓思路 打造团队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但叶英博士常常置身于隧道之中。从2003年攻读隧道工程专业博士后,他已经去过100多个隧道,这些考察和研究,给了他很大启发。

  “隧道移动医院”的思路源于现在的综合医院,病人到医院挂号、检查、诊断、治疗一系列流程都在医院完成。而叶英博士研发的“隧道移动医院”是一个集巡查、监测、诊断、养护功能的一体化平台车。可以通过一辆平台车对隧道进行日常、定期、特殊、专项检查与养护服务。针对今后我国大量的地下工程需要管理与养护,“隧道移动医院”可以定期快速通过隧道,将隧道的信息搬回家进行评价和诊断,小的病害在现场可以即时处治,不影响交通运营,该平台车的成功研制,将大大提高隧道运营的安全水平。

  要想在科研领域有一番成就,除了规划“地下工程建设与运营安全保障平台体系”,组建一支优秀的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尤为必要。为此,叶英精选人才,积极搭建隧道多元信息预警技术研发平台,以便为北京地区地下工程施工的系列安全保障做好贴心的服务,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推动北京市政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叶英组建的这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交通保障工作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叶英和团队人员及时准确地提供了科学数据,处理解决突发性难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即使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期间,叶英也时刻牢记着自己的使命。他积极参加国家减灾委科技部组建的抗震救灾专家组工作,并针对防震抗震中的关键性、技术性、紧急性难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计策,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17年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场馆安全检查时,利用自主研制的瞬变电磁雷达探测空洞,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勇于担当 硕果累累

  在多年的科研中,叶英积极主动,勇敢担当,顽强拼搏。他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预警装备与系统研究》、交通部联合攻关项目《隧道健康诊断、评价及快速修复成套技术研究》、北京市科委《地下管线及地下空洞综合探测技术研究》等20余科研项目,参与的科研项目更是数不胜数。

  对科研的坚持不懈和辛勤付出,使叶英获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主持完成的北京市科委项目“北京地区不良地层隧道注浆综合技术研究”获2009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市政行业2009年度市政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研制的“USEP21地下工程施工综合参数与空间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获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科委2010年北京市职工技术优秀创新成果;北京市科委项目“城市暗挖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0年度三等奖、全国市政行业2010年度市政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隧道施工信息化预警平台”获全国市政行业2011年度市政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2012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2012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交通部联合攻关项目“隧道健康诊断、评价及快速修复成套技术研究”获全国市政行业2013年度市政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2013年度科学技术三等奖;“地下工程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及其预报方法”国家发明专利获第三届北京市发明专利三等奖;“浅埋、大跨度、穿越煤系地层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获2013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隧道病害定期快速调查新技术研究”获全国市政行业2015年度市政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7年度三等奖;“城市浅层瞬变电磁雷达研制及应用”获全国市政行业2017年度市政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

  叶英参与的“瞬变电磁仪SD-1的研制与软件开发”获1994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金奖;“山西省重点工程黄河水源太原市城市供水工程呼延水厂”获2005年国家鲁班奖;“雁门关长大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管理成套技术研究”获山西省2005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复杂地质特长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节能关键技术”获201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瞬变电磁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14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科技奥运的成果(市政类)需求分析与技术选择”获全国市政行业2009年度市政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DDSK-1大断面隧道多导坑施工断面扫描组合成型控制系统研究”获2009年度华夏建设三等奖。

  正是对科研的突出贡献,才使叶英获得了如此多的奖项。他研发的“TMIGS隧道多元信息预警与安全保障系统”荣获2010年第五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金奖;“隧道病害快速调查、评价、修复一体化平台车”荣获2011年第六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银奖;“USEP隧道地质预报平台”获2015年第十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银奖;“一种瞬变电磁雷达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获2017年第11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金奖;“USEP隧道地质预报平台”获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项目金奖;“TMIGS隧道多元信息预警与安全保障系统”获第二十一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TER瞬变电磁雷达”获第二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项目金奖。

  取得的众多的科研成果,激励着叶英不断地追随着科研发展的步伐,攀登着科研的高峰。

  获得荣誉 坚持理想

  对科研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叶英在学术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他参编了《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抗震救灾实用知识、技术与产品手册》,主编了《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隧道施工信息化预警》《运营隧道管养指南》《粉细砂地层浅埋暗挖法注浆加固技术指南》《隧道地质预报手册》《浅层瞬变电磁雷达》等著作,彰显了他的专业水平。他发表了50余篇论文,编写了北京市工法两项,国家级工法《复合式衬砌隧道粘土浆液背后注浆工法》(GJEJGF216-2010);发明的《地下工程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及其预报方法》(ZL2008 1 0305574.4)、《隧道施工与运营多元信息预警与安全保障系统》(ZL 2008 2 0302398.4)、《一种瞬变电磁雷达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ZL201410054703.2)等专利有30余项。

  辛勤的付出,成果的辉煌,使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叶英光荣地被评为北京市政路桥控股2008年度“十大标兵”、2008市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交通委奥运保障先进个人。2010年,他荣获了“北京市劳动模范”的称号。2011年,他获“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北京市总工会授予市级《叶英创新工作室》,2012年,他当选为北京市十一次党代会代表。2016年,他荣获第十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众多的荣誉让叶英心里充满了自豪感。浏览着科研旖旎的风光,叶英感到了无限的美感。但是他也深深地明白,科研的道路还很漫长,只有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才能攀登上科研的高峰,摘取更为灿烂的科研成果。为了城市建设的发展,为了祖国城市的繁荣,他会坚持自己的科研理想,为了美好的明天去努力拼搏、奋斗!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