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新科技网快讯正文

苹果也发信用卡,承诺最低还款利率及超强隐私保护,但真相是……

2019-08-09 09:34:55  阅读:5363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责任编辑NO。谢兰花0258

日前,苹果与高盛公司合作发行的信用卡Apple Card终于面世。

据悉,该卡目前只对部分美国用户开放申请,本月晚些时候将对所有美国用户放开申请。不过,Apple Card暂时与中国用户无缘。

8月7日,苹果公司在其官网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申请、使用、财务管理、查询历史消费记录、累积消费返现,以及如何避免和减少Apple Card利息费用的指南。

用户可以直接通过iPhone申请信用卡,只需要提供包括年龄、地址、社保号码后四位数等个人信息。不到一分钟内,这些信息就会发送至高盛进行审批。如果审批通过,用户马上就可以在电子钱包和Apple Pay上“刷卡”,而且很快会收到一张实体钛卡。

Apple Card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它号称不收取任何境外交易费、年费、转账手续费等任何费用,这比起收取很高年费的信用卡来说,非常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Apple Card还为用户提供一定的消费返现。

购买苹果公司任何产品可以获得3%的返现,通过Apple Pay消费获2%返现,使用钛卡消费可获1%返现……返现会当日结算,可以用于继续消费,也可以转到其他银行账户。

虽然目前很多美国信用卡都有返现优惠,但像这种有针对性的返现优惠对于不断更新换代的“苹果粉”来说仍然具有吸引力。

然而,关于卡片背后的问题,苹果恐怕永远不会主动告诉你……

选信用卡领域新手合作

“隐私保护”是Apple Card的一大卖点。

因为根据苹果公司的说法,由金属钛制成的Apple Card可以遏制犯罪分子对信用卡号的窃取和盗刷。与此同时,高盛公司也同意绝不会向第三方出售持卡人数据,或者将其用于广告。

但有分析人士认为,苹果和高盛可能会根据用户数据,向持卡人提供个性化贷款。

而在支付行业顾问Richard Crone看来,目前这种预测已经基本成为现实。

因为人们可以通过Apple信用卡所谓的“财务管理功能”设置个人的还款条款,所以从理论上来讲,苹果和高盛完全可能收集并分析这些用户的消费习惯,并进一步向他们提供更个性化的分期贷款,然后促进他们在各大销售点的进行更多的大额消费。

目前在美国,信用卡发卡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银行、摩根大通等为代表的银行机构;另一种就是以运通为代表的独立信用卡公司。而苹果公司并不具备独立发行信用卡的资质。

高盛在投资银行界是数一数二的“大佬”,但进军消费信用卡领域,这还是头一回。所以市场研究公司Moffett Nathanson分析师认为,苹果选择与高盛合作,其动机令人捉摸不透。

另外,虽然苹果通过向客服代表发送短信实现了账户实时处理,但在与“欺诈性收费”相关的索赔问题处理上,苹果和高盛也是“新手”,缺乏机构方面的知识。

为此,个人理财网站WalletHub首席执行官Odysseas Papadimitriou指出,尽管Apple Card会吸引很多消费者,但这两家公司应对客户需求的能力很值得怀疑。

最低还款利率只是噱头

苹果公司将Apple Card称为“第一张真正让你少付利息的信用卡”,该卡推出的目标就在于“提供业内最低的还款利率”。

Apple Card的还款利率介于12.99%-23.99%之间,而根据CreditCards.com数据,目前美国信用卡平均还款利率水平为17.8%。

也就是说,只有信用极好的消费者才会获得低于平均水平的还款利率,而信用不良的消费者,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还款利率是高于平均水平的。

最重要的是,目前苹果公司还没有具体说明,是否会根据用户的信誉度来设定还款利率。所以,很可能造成消费者都是冲着12%的还款利率去办的卡,最后发现实际还款利率是25%的情况。

个人理财网站CompareCards行业分析师Matt Schulz建议,人们在办卡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自己的信用评分。

研究表明,移动支付可能会让人们越来越能花钱。

对于信用卡行业而言,Apple Card用户每天都在累积“返现”,这听起来确实十分诱人。但如果沉迷于这种“消费返现”,人们也会在无形中激励自己透支消费。

不为人知的“野心”

你可能认为,苹果此次炒作Apple Card的目的是打败像谷歌和三星这样的对手,或者在移动支付领域与PayPal一决高下,但它的真实意图可能并非如此。

Odysseas Papadimitriou指出,苹果此次推出信用卡实则是要取代Visa和万事达卡。通过推出Apple Card,苹果公司可以了解如何管理信用卡网络体系。如果此举能帮助苹果在移动支付领域占据有利地位,那么,Apple Card就可以通过管理信用卡的交易,取代Visa或万事达卡。

不过,如果苹果的这一“野心”得逞,届时,信用卡体系的竞争就会减少,进而向消费者收取更高的费用。

记者 赵璐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