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舵舟”(ID:duozhou001),作者 李阳林,36氪经授权发布。
很多曾经在风口浪尖,但最近的表现有点走下坡路的公司里,都存在相似的焦虑:产品跟市场脱节,业绩下滑,团队问题严重凸显。一旦业绩不增长,部门间的斗争,高层间的互相指摘,新老人的相互不理解就会愈演越烈。公司走廊里,午餐时的抱怨声也就慢慢的变多。信心,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这些负面信息加速传播,而又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最后让整个企业病入膏肓,就是太乙真人,也很难救活“哪吒”。
这些焦虑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五个字——企业老化了。你可能会说,我们公司成立才三年,怎么就老了?这个道理跟人体一样,有人20岁老气横秋,有人70岁朝气蓬勃。
人体的老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企业的老化,也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是怎样的?由哪些部分所组成?有没什么方法能够尽可能的防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三个话题。
01老板的“老化”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在创投圈也一样,五年转一次小风水,10年一次大风水。能成功一次,首先说明了你是一个渴望成功,有追求的,勤奋的人,最重要的还是天时地利人和,你很幸运跟这个时代共振了。毕竟努力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你?能成功两次的人,有很大的可能是琢磨到了规律,也有一定的可能还是存在侥幸。
人最怕的就是一路顺风顺水而没有自察,又渴望更多的东西。你以为是自己聪明(总是能压准战略),肯钻研(包括你认为你自己能紧跟时代)、异于常人的努力而导致的结果,从而自我强化自己对于这样一个世界的重要性。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个人物的时候,就可能要开始要老化,走下坡路了。如果你只是个专家,独立工作者也就罢了,但如果你是一家上百人,千人甚至上万人公司的老板,那么,整个公司的人都得跟着遭殃。
老板的老化,主要体现在过度的自我强化。通过过去的多次成功经验验证,他总是愿意相信自己的选择,而身边又没有人与之抗衡,或者说与之分担。那么很多事情事无巨细,都得亲自拍板。他自己感觉很累,很孤独。而在旁人眼里,他就是个专制的暴君,不愿意放权,不相信人。
以某公司为例,在过去的十年里,绝对是明星企业,老板在圈里是偶像级的存在。最近随着大环境经济吃紧,对手的紧逼,目前整体业绩下滑,市场占有率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老板自己也想了很多办法来力挽狂澜。比如更新产品,做新概念,但市场反应不强烈。是不是团队老化了?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组织变革,让年轻人上,老人往后退。也可能是变革的时间不够长,目前还看不到特别明显的变化。
这样一个时间段,公司走廊里的私语就多了。有人说,老板提拔的人,实际上还是听命于老板的人,思考的框架无法超越老板。人是变了,但逻辑还是老的逻辑,这些人在老板面前,都只有手,没有脑,肯定没什么效果。而且这些被老板提拔的人,并不是真的能力被验证了,而是因为在公司呆的时间够长,对老板够忠诚。可他们在公司的这七八年,所有的锻炼都在老板的阴影之下,他们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所以即便放在了管理层的位置上,能力也是达不到的。
当组织自下而上传达的信息,不足以让老板获得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公司不管是百人,千人,万人的规模,实际上都是老板的助理,而无法做到平等对话。加上在团队建设上,老板不相信体系,而更相信自身的领导力,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偌大的公司,使命愿景价值观就老板一个人相信,并为之热血沸腾。其他人麻木跟随。
公司的老化就不可避免了。
02“老人”的老化
只要在上一个周期经历过高峰的公司,跟着一起打下来的老人,都不是吃白饭的。他们曾玩命加班,浴血奋战,甚至不计个人得失。但是随着时代的转变,他们俨然“老化”成了让公司无法前进的阻力。老人有哪几大罪状?
第一,让优秀的人进不来,发挥不出来。很多公司都有念及旧情的特点。当年这批人,可是不计得失跟着打的,是有恩于老板的,他们身上也有被多次验证的成功经验。但是此次此刻,这些经验不那么管用了,那就得进新人,让正规军进场,很多公司都有这样的操作。
但因为公司根深蒂固的主观化决策,传统的行为习惯,无目标导向的考核机制,导致正规军也难发挥出来(当然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正规军是否货真价值),最后实际上还是老人当政。老人的能力没有正真获得过迭代(这是老人老化的根本原因),过去他是一流人才,现在他是二流人才,二流人才,大概率很难突破自身的障碍去招募一流人才,一是他不懂,二是他不屑,这就形成了死循环,人才水平层层递减。
第二、留下的大都是没有谈判优势的老人。公司势头不好,一般来说员工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我相信这个事业,困难只是暂时的,我准备跟公司共渡难关,这种人牛逼;第二种是公司积重难返,识时务者为俊杰,在自己有谈判优势的时候,加入到更能与时代共振的公司,走为上计;第三种人是,我没有谈判优势,但我也不知道我可以为公司做什么,那我就按部就班。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公司呆着好歹有一份不错的薪水,再过几年,我的股票也就都成熟了。
曾经听过一个很恐怖的说法,一个中年职场人说,公司想尽办法想赶我们走,而我们则像狗皮膏药一样,死死的粘住公司。
第三、让公司养成不好的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吗?是老板口中的口号吗?都是。但其中,公司某许的规则和玩法,才是最主流的企业文化。新人进来,看到公司的生存法则原来可以这样——死气沉沉、偷奸耍滑也可以活得很好。那么有想法的就呆不住,没想法的就跟着玩。任你老板竭尽全力去改变,也无力回春。
企业文化是一切的根本,没有了好的企业文化的支撑,步履维艰。
03新人的无法融入是企业老化的显著特征
你加入了一家曾经在风口上,但正在式微的企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是不是有点相当于1948年加入国民党的感觉?你要是无路可去,有个着落总比没着落好,可但凡有点追求的年轻人,总是很郁郁的。很多人说,你要真有本事,在哪里都能发挥出来。这么说也对,也不对。客观公正的来讲,在一家中型以上的企业,假如没有好的体系支撑,中层以下很多时候是无能为力的。
外行人获取的信息往往都是滞后的,所以年轻人择业,不要被眼前的信息给忽悠了,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很重要。比如说10年前加入外企的,当时是个好行当,现在从外企出来的,很多人都感觉自己“遗失了十年”。
企业正在老化的显著特征,就是外面看着华美,内部实际千疮百孔。那么,年轻人加入一家公司,如何判断这家公司可能前途不妙呢?
首先,厚厚的部门墙的存在。谁也不知道谁在干什么?也不清楚公司的战略目标。尽管老板偶尔在高喊那个目标,但是大家手上的活儿,似乎与之无关。只要是权责不清晰的事情,就一定没有人做。遇到问题,就会发生甩锅比赛。
第二,如果你想做点什么事儿,阻力非常大。首先,没有人能告诉你,这事儿到底行还是不行,即便你的直属领导告诉你不行,你也不服。如果你不想浪费生命,就想把这件事做好,那就有一道道关等着你去闯。没人会帮你,因为大家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得从头hold到尾。所有就存在张一鸣说的:“面试某公司出来的员工,对方说我先休息半年,可见伤得不浅。”的现象了。
第三,直属领导会管得特别细。如何管理人才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不确定性高、复杂性高的业务,领导需要强管控,这就是所谓的“扶上马”;还有一些员工的特征属于需要被强管理的,领导也不能松懈。但如果你的下属是一个成年人,他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且他的业务已经被验证走入成熟期,你得相信他。如果你还过多参与,比如出非常细节的执行性方案,让他去执行。这会严重剥夺他的成就感,空间感。授权工作之后,当然需要监督,但监督不等于任何时候都要手把手教。
第四,刷脸现象的存在。做什么事儿都得讲人情、讲究山头,走什么流程,都不及我跟你老板关系好来得快。
第五,看不到希望。失去了跟时代共振的优势,加上体系的缺失之后。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公司内部的血液将很难流通。长期以来,一直就是那几个人做那一摊事。让人看不到希望。
很多人常常表达这样一种困惑,公司的问题好像99%的人都知道,只有一个人不知道,那就是老板。因为没人敢跟他说,而且从他的角度,可能感觉跟大家不一样。我常常这样反驳他们,在你的位置上,是以管窥豹,也许你看到的公司现象,也不一定是事实。而他们的回答是,可是我身边充满了像我一样沮丧的人。
这是一个真问题,信心大于一切,如果慢慢的变多的人对于公司没有信心,前途不妙。
04企业老化问题的源头
当公司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能够处理问题的人是少数,能说出问题的人一大堆。比如说老板一意孤行,老人当政,组织流程不通畅等等。但归根结底,真问题到底是什么?是之前我们也可以跟时代需求共振,当我们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时代在悄悄转变。此时此刻,我们渐渐跟时代脱节了,用户渐渐不再要求我们了,我们动作迟缓了,假动作多了,老了,就这个原因。刚刚也说了5年变一次小风水,10年变一次大风水,尊重常识,把握好需求,才是王道。
比如在互联网的红利期,热钱多,市场空白,只要你有,只要你快,只要你相对好一点点,你就能打败大多数竞争者,资源和钱就涌到你这里。但现在,热钱没了,用户选择的余地多了,我们的服务方式就需要转变,老一套肯定不行。
你说的道理我们都懂,问题是改变总是很难。普通人想改掉睡懒觉的习惯都难,更何况勤奋、聪明,又有过多次被验证成功的老板?当一个人在老板的位置上,管理着几百人上千人甚至上万人的时候,就必须要格外注意了,你获取的信息有可能层层失真,到你这里的时候,已经严重扭曲。你身边的人和你是利益共同体(尤其是老人),他们也愿意相信你说的是对的,你说什么都有人附和。所以说,让身在高位的人尊重常识很难,他会渐渐相信自己,从而逐渐老化。
改变还为什么难?因为失败的理由是综合的,你复盘总结了好久,有团队的问题,有市场的问题,有时间的问题,有资本的问题,也可能有自己的问题,但是算来算去,自己的问题不算大。不把问题归结到自己,也将加速个体的老化。
一旦陷入舒适区,职场人每天都在折旧。如果老板也在老化,那么将加速整个公司的老化。企业都是在老板的认知通道里跑,老板不改变太难。
05如何应对企业老化的问题
应对企业老化,其实是一个奢侈的问题。创业公司普遍的寿命不超过2年,能抓住一次机会的企业,本身就已经了不起了。“活下去”是企业的使命,人的一生总得干点什么,这么早退休,假如没有其他理想,光有欲望的话,极度享乐的生活,过久了也有人觉得无趣。所以我们也来聊聊这个奢侈的话题——抗老化。
抗得过周期的企业不是没有,不说西方的百年企业,往近点说阿里,华为,腾讯都经历过周期,有人问任正非平时判断问题的方法论是什么?任的回答是,其实没什么方法论,我是一个杂家,四五十年来我就是不断学习……在华为没有成功,只有成长。
应对企业老化,有四点需要注意的几点。
第一,打造成长型、学习型组织。
阿里讲借假修真、联想讲复盘,华为讲没有成功,只有成长,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做成的项目,相对于自我成长来说,没那么重要,长在自己身上的本事,才是货真价实的。这样看问题,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规避过度自我强化——一有所成就,就感觉自己了不起,从老板到管理层,再到基层员工,都觉得高人一等了,别人来找合作,鼻子长到天上。最后当跟时代脱节的时候,人人都想来踩一脚。
学习和自我进化是永无止境的,当这种文化氛围建立起来之后,理论上,一个人才在这家公司就永远没有天花板。当公司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人才的时候,企业就不再是老板带着大家走,一个人养好几百号人,而是大家共同努力拉着公司走,大家一起来养老板。抛开心力衰竭等因素,理论上,这样的企业也没有成长天花板。
那么如何打造学习型组织呢?
第二,目标导向的管理哲学。
学习这件事是反人性的,正常的人性就是懒惰、以自我为中心的,我觉得我什么都好,干嘛还要学习呢。
如何才能克服人性呢?就是有一件事是他发自内心想做的,且他为了做好这件事遇到了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就有了动机和效率。为什么你公司的人都不愿意学习,喜欢自我封闭呢?是不是有可能他所做的事情,本身就是被动的。被动的情况下遇到问题,他立马觉得是客观原因,选择把时间用在发牢骚以及上班时间刷淘宝上,也不愿意学习和思考。
这也就是一些公司在推行KPI绩效管理的同时,还在公司同步推行OKR目标管理体系的原因——让员工带着主观愿望来工作,带着脑子来工作。在当下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大的资源,就是员工处于思考状态的脑子。
很多公司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主动思考的员工的工作愿望和成果到达不了管理层,往往在中层这个环节,就被杀死了。这就导致很多公司人才传输不上来,怎么办?
第三、坦诚,透明的企业文化
公司最应该抓紧学习的是老板,学习来源于多种信息的系统化梳理。这样的一个过程,最怕老板获取的信息是假信息,导致最后的决策是错误的,层层误导。那么,老板如何保障自己获取到真信息呢?
首先,在公司设计上,避免过多的层级,从而导致信息的变异;其次,IT化工具的保障,让信息能够在公司通畅流转和被记录;第三,价值观的护航,我们倡导什么样的行为,反对什么样的行为,需要在规则、行动、赏罚上做到明示和坚决贯彻;第四,前三点是客观的动作保障,最重要的是老板自己避免过度自我强化——在常识和真相面前,坚决选择自己对的。如果老板自己都不够坦诚,不够透明,像一个需要被哄着的巨婴,那么优秀的人,就会选择走,留下一批无处可去的人,陪你演独角戏。
人是学习型动物,当大家看到老板是尊重常识的,以目标为导向的,他们会感受到这么做的好处,就会有样学样。当大家看到老板是一个虚伪的人,留下的人的行为也会看齐。
第四、人才队伍的管理
当企业在势头上的时候,你做什么都是对的,当企业抓不住时代需求的时候,你做什么都会被挑刺,被当作阴谋来论。归根结底,还是要跟上需求,如何持续跟上需求呢?靠老板一个人肯定不行,随着队伍大了,要靠这个系统运转。
公司到了几百人上千人上万人的时候,老板的首要职责不是去写文案,盯海报,写活动规划,做产品本身。而是运转好这个系统,让人才源源不断的输送上来,保障正确的战略,在不断迭代中得以实现。这其实就是非常费心力的活儿,让整个组织以整齐划一的行为方式往前走——定目标,拆目标,追过程,拿结果,复盘成长。并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断强化注重成长、学习、透明、坦诚的企业文化,让不符合标准的人才离开,去找到更合适他的位置,让优秀的人得到及时的激励、认可。这样的一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二次创业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