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新科技网快讯正文

2019ICT热门技能盘点拥抱智能互联年代

2019-12-23 17:51:45  阅读:4072 作者:责任编辑NO。许安怡0216

即将过去的2019年,ICT产业可谓高潮迭起。其中,5G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5G正式商用,不仅让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领先一步迈入5G时代,而且有效推进了5G产业链端到端的完善;万物互联的5G时代正迎面走来。除5G外,区块链、人工智能(AI)也在2019年进入务实推进阶段,软件业则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回顾这一年,ICT产业诸多环节齐头并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未来智能互联世界的基础。

5G:产业链日趋完善,国产手机成领头羊

2019年,中国5G商用大幕的正式开启,吹响了中国5G产业链端到端成熟的“号角”。

在网络技术上,组网模式成为2019年业界讨论的一大热点,SA成为中国坚定不移的选择。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因为5G要提供高可靠、低时延、大连接特性,因此没有独立组网是做不成的。明确的方向,得到了电信运营商的广泛支持:中国移动坚持以SA为网络目标架构,加快精品网络建设;中国电信坚持SA方向,推动全球SA产业健康发展;中国联通携手华为近日打通了5G SA商用网数据First Call,上行速率高达300Mbps,是NSA上行速率的2.4倍。

在终端领域,5G手机加速成熟,国产手机品牌成为领头羊。截至目前,面市的5G手机中,绝大多数为国产手机品牌。其中,华为已经推出了四款5G手机,覆盖中高端客户的真实需求;小米推出了目前售价最低的5G手机,仅为1999元;此外,vivo、OPPO、联想等也纷纷推出了旗舰级别的5G手机。特别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在5G SoC芯片领域,下半年进展迅速,华为、三星、联发科、高通纷纷发布了各自的SoC解决方案,并迅速应用于5G手机之中,有效地降低了5G手机的价格。

在应用领域,面向个人消费者,5G高速率、低时延的特性,带给了人们全新的应用体验,加快了VR/AR、人工智能等应用的落地;面向垂直行业,5G有效地驱动了数字化转型步伐,过去想象中的场景正在变为现实。例如,无人驾驶矿车不仅大幅度的降低了成本,还带来了更加安全的作业现场。(遥歌)

物联网:NB-IoT候选5G标准实至名归

2019年7月于巴西布济乌斯举行的ITU-R WP5D#32会议上,我国完成了IMT-2020(5G)候选技术方案的完整提交,获得了ITU关于5G候选技术方案的正式接收确认函。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提交的5G技术方案明确指出,中国的5G无线空口技术(RIT)方案基于3GPP新空口(NR)和移动物联网(NB-IoT)技术。其中,NR重点满足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低时延高可靠(uRLLC)两个场景的技术需求,NB-IoT满足大规模机器连接(mMTC)场景的技术需求。

其实,在此之前,工信部就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体现了我国对于NB-IoT产业的格外的重视与积极推动。此次NB-IoT进入我国提交的5G候选技术方案,更意味着国内产业链对于NB-IoT的关注,已经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高度,将会助力NB-IoT产业在5G时代继续腾飞。

事实上,NB-IoT自诞生时起便有被称为准5G(Pre5G)的说法。在5G标准化工作中,主要有两个关键组织:ITU-R和3GPP。ITU-R是国际电信联盟(ITU)管理下的专门制定无线电通信相关国际标准的组织;3GPP是一个为移动通信系统制定全球适用技术规范和技术报告的标准化机构。5G的愿景和需求即由ITU-R负责提出,3GPP组织全球主要厂商推进标准规范的制定来满足ITU提出的KPI,并最后由ITU采纳为国际标准。尽管最终5G技术方案还要在ITU的WP5D#35大会上(预计时间为2020年6月)正式宣布,但NB-IoT成为5G技术方案已经履行了必要的手续。业内也已认定了NB-IoT是5G的组成部分。

从市场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律、资源投入等来看,NB-IoT是目前市场上的最佳技术选择。NB-IoT候选为5G标准,给予了垂直行业采用可持续演进和升级的3GPP技术的信心,能够满足行业市场深化部署和优化性能的未来发展需求。目前,在网络部署方面,中国电信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NB-IoT网络,为推进NB-IoT商用化、产业化贡献良多。(达涌)

光通信:变局之中,集体发力海缆市场

在遭遇2019年光通信市场的“寒冬”之时,国内光通信巨头一边坚定信心、谋划破局之路,一边向光电传输金字塔的塔尖挑战。

今年对于光通信行业来说是颇为不平静的一年。这一年,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国际领先运营商纷纷宣布5G商用,但将光通信作为主要业务板块的长飞、亨通等企业均面临营收和利润的双降。

业内专家分析,2019年光通信市场的不景气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2018年年底我国光纤宽带接入网和4G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基本完成,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覆盖率超98%。另一方面,5G商用初期建网并不深入,运营商对光纤光缆需求不强烈,导致光纤光缆出现供大于求和光纤光缆价格下滑的现象。

坚信暴风雨只是暂时的,业界对光通信行业未来发展依然充满信心。业内普遍认为,随着5G以及数据中心建设的深入,光纤光缆需求量将大幅提升,光通信必将迎来利好发展。今年,亨通、烽火等光通信企业都在秣马厉兵,进军海缆市场。

11月18日,中国信科烽火海洋产业基地在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栏港经济区)落成,并宣布该基地具备年产10000公里海底光缆及配套系统设备的能力;12月12日,亨通光电拟10亿元收购华为海洋51%股权事项获证监会无条件通过,亨通光电正式收购华为海洋51%的股份。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崛起,国际海缆工程建设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海底光缆技术方面的要求高、施工和维护难度大,一直被业内认为是光电传输金字塔的塔尖。此前,光缆行业一直是三分天下的格局,美国SubCom、日本NEC和欧洲阿尔卡特朗讯三家企业市场总份额占据市场总额的90%。

此次国内光通信企业纷纷进军海缆市场,除了扩大市场版图,挖掘新盈利增长点,也可补足国内海缆产业短板,向新技术高地冲击。 (王欣)

区块链:市场回归理性,应用务实推进

2019年,区块链产业进入理性发展阶段,技术回归本质,应用务实推进,场景不断丰富。

产业和大众对区块链有了更准确的认识。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因而在提到区块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到数字货币。然后,区块链并不等同于比特币,数字货币并不一定基于区块链技术。从本质上讲,区块链是密码学、对等网络、共识机制等多种传统技术的集成创新,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其开放透明、不可篡改、易于追溯等特性,使其能够在信息交互的互联网上构建一个高度协同的价值互联网。正是基于区块链的这一天然优势,目前业界借助区块链技术,在存证、确权、贸易金融等公共服务领域探索多方共建的系统,打破传统模式下的信息孤岛,加速数据的可信共享,重塑多方的协作机制。

如果说此前区块链应用主要是在加密数字货币或者金融领域,那么,今年区块链应用正在各个行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区块链的应用正在从加密数字货币向更多领域延伸。2019年以来,区块链在各领域应用落地的步伐不断加快,如贸易金融、供应链、社会公共服务、选举、司法存证、税务、物流、医疗健康、农业、能源等多个垂直行业的应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由全球各国政府推动的区块链项目数量达154项,主要涉及金融业、政府档案、数字资产管理、投票、政府采购、土地认证/不动产登记、医疗健康等领域。在2019年天猫“双11”活动中,来自百余个国家的4亿件天猫海淘商品在区块链上获得了“身份证”,区块链大显身手。

电信运营商也在大力参与区块链的技术标准制定和应用推进工作。2019年,中国电信翼支付在区块链核心应用等方面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合作;中国移动在ITU-T主导的区块链安全标准完成审批并发布,这是ITU-T首个区块链安全标准;中国联通宣布发起成立“中国联通5G区块链合作伙伴计划”。

可以预见,区块链技术本身也将在不断的应用中实现发展,助力社会经济发展。(那什)

AI:从花式吸睛变身为现实应用

8月9日,搜狗AI合成主播“雅妮”首次亮相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开幕式暨高峰论坛。9月26日,首批45辆百度Apollo与一汽红旗联合研发的“红旗EV”Robotaxi车队在长沙部分已开放测试路段开始试运营。2019年,人工智能从 “人机对战”的初级阶段进化到满足人们现实需要的应用阶段,保险、客服、医疗等各行各业正在快速实现智能化。

人工智能可以助力保险服务的创新,帮助保险公司精准定价、精准定损、减少相关成本,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比如运费险、定损宝、在线理赔等。蚂蚁金服推出的“定损宝”,是图像定损技术首次在车险领域实现的一款商业应用,将过去由人工肉眼判定车损的环节升级成用人工智能做标准化统一定损,时间更短、准确率更高。蚂蚁金服著名的“310”小微贷款服务,即3分钟线上申请、1秒钟审批、0人工干预,依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解决了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贷款难、贷款周期长的难题,同时还拥有很低的坏账率。

AI客服机器人已经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并且因为其智能化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工成本。可以说2019年是人工智能客服机器人发展的高峰期,通过人工智能,客服行业已经慢慢的变好。人工智能客服机器人让客户服务的各个环节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便捷化与一体化。在今年“618”大促期间,京东在线智能客服提供的24小时全天候服务,在1日~18日期间累计咨询量超3200万次;18日0时~1时接待量峰值达到46.9万次,创历史新高。6月18日当天,智能客服独立完成超130万次自营类咨询。

“医疗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越来越明晰,据亿欧智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7月,在中国市场活跃的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共126家,其中,开展医学影像业务的企业数量最多达57家,开展疾病风险预测业务的企业数量为41家。人工智能的出现,通过辅助医生的日常重复性工作,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有效解决医生资源紧缺的问题。此外,乡镇医院或社区医院可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居民健康管理,进而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深度实施。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赋能各行各业加速智能化进程,智能经济时代正在走来。(朱筠)

软件业:发展正当时,融合中释放新动能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软件产业增速始终位列国民经济各行业前列,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风向标”和“火车头”的作用。

工信部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1月~10月,我国软件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7929亿元,同比增长15.2%。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7342亿元,同比增长11.9%。

在国家层面,工信部今年起草并计划出台一份关于软件的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这也是国家对于软件产业的顶层设计。同时,我国今年延续了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不断释放企业创新活力,并吸引国内外投资更多参与和促进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地方层面,多地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软件产业已成为各地发展重点。

从全球范围来看,软件产业不仅是整个信息通信技术领域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也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世界主要国家都将发展软件产业作为构筑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支点,抢抓发展主导权。我国软件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增强,成为全球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通过“2019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传递出的数据,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我国软件研发创新成效显著。本届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合计2540亿元,同比增长27.2%,高于软件业务收入增速10.3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达到13万件,比上届增长50%以上,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9个百分点,占全行业登记总量比重的12%,其中App软件、金融软件、教育软件、医疗软件、物联网软件、地理信息软件和信息安全软件等领域的软件登记数量迅速攀升。软件产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正在步入加速迭代、群体突破的关键时期,迎来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的新阶段。

软件产业的创新发展,激发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壮大。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构筑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支柱,未来软件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依然是主攻方向,并将在融合中不断释放新动能。(杨赞)

编辑:曹倩

监制:郭川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