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新科技网快讯正文

从Basecamp创始人那里我学到了10条改动人生的经历

2020-04-06 17:48:05  阅读:9380 作者:责任编辑NO。谢兰花0258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现代社会快要被欲望吞噬掉。主流文化永远强调更多更快更强,所以现代人总是忙个不停,压力山大,身心俱疲。很少有人停下来想过生命的意义究竟是怎么回事。在这一点上,basecamp(前身是37Signal)和它的两位创始人(Jason Fried和DHH)就像是一股清流。他们倡导小而美,摒弃长远目标,杜绝忙碌,强调工作生活平衡……如果大家都能像他们一样的话,说不定就能过得更加幸福。Sergey Faldin总结了Jason Fried的十条经验,希望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启迪。原文发表在Medium上,标题是:10 Life-Changing Lessons I Learned from Jason Fried

Jason Fried是以小为美的科技公司basecamp的创始人。他还是《重来》(Rework)、《工作何须卖命》(It Doesn’t Have to Be Crazy at Work)的合著者。其公司博客Signal v.Noise每月有100000多位读者。

Jason每周的工作时间不会超过40小时,他有很多爱好,过得很开心。他算成功吗?我想是的。但是,如果我们问他的话,他才不会在乎这些呢。

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十个经验。

#1. 不要设定目标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总是不高兴?那是因为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不是为将来想要成为的自己设定目标,而是为设定当时的自己设定目标。” —Jim Coudal

在当今的“奋斗”文化(hustle culture)里,目标无处不在。你给自己设定各种目标,比如饮食、体重、赚钱数目,何时要成为百万富翁(25?30?35?),今年业务应该增长多少等等。

所有这些都不利于我们减少焦虑。

每当你设定目标(或任何计划)时,你就会觉得有责任去完成目标。如果完不成,你会的感觉会很糟糕。内疚。压力山大。为何需要这么对自己?

Jason(还有他的搭档DHH)对目标的态度是:“见鬼去吧”。

正如他对《Inc》杂志所说那样,“我们没有大规模的长期规划,因为那会很可怕,而且通常是鬼话。做出重大决定会让人一晚上都睡不着觉——我不喜欢做这种决定。”

一般人总是是不断设定目标,把人生看作是坐公交车,总是从一站走到下一站,但Jason把自己的人生和职业生涯看作是连贯的。

他在博客中写道:

“那时我才16岁左右。我没有要做2个logo的目标,或者制订做一个logo要收5000美元的目标。我就是去做logo。然后我再做软件。接着做网站。现在,我又做起了软件。在这过程中我不记得自己有任何目标。”

#2.不要想着要赢得“一切”

“我们即将取胜!”——硅谷那帮野心勃勃的创业者说。在描述企业成功的时候,“制胜”是必选的动词。

但是我们到底想赢啥东西?我们要击败谁?我们在玩什么样的游戏?

“我们要赢得竞争”——好吧,这么说你创办企业的目标是“战胜”这个领域的其他所有人了?意思是你要占据100%的市场占有率?还是80%?

在每一件事情上战胜每一个人这个期望(或目标)太大了。有很大的可能性你达不到目标,并因此而感到巨大压力。

Jason提醒我们,我们不必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要赢:

“做点好东西出来,控制住成本,保持适度的增长,抑制住期望,找到一些客户,为你通过的产品/服务向他们收点钱,让收到的钱比花出去的钱多一点,那你的公司就能多开一天,或者一周,或者一个月,或者一年。目标只需让公司开下去即可,不要想着从任何人那里赢得任何东西。公司能活下去对你来说就是胜利。”

#3.享受错过的喜悦(JOMO)

我记得之前曾经跟俄罗斯一位著名的创业者主持过一个研讨会。在会上他说:“我床改版这家公司是因为我有太多的FOMO(害怕错过)。我周围的每个人都在做某件事情,我不做感觉就像被生活遗弃了一样……”,然后每个人都开始鼓掌。

现如今,关于FOMO的讨论有很多。如果你不关注新闻,那么你就错过了。如果你不买新的iPhone,那么你就错过了。

但是,你错过一两件事情会发生什么呢?你会死吗?大概不会的。

Jason在他的《工作不必卖命》里面号召,与其抱持FOMO的心态,不如JOMO(享受错过的喜悦)。

Jason和他的basecamp团队不断在在问自己:“什么对我们才有意义?什么对我们才有用?” 思考的结果就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们从不融资,而是靠自力更生,把利润重新投入到公司。他们在旧金山从来都没设立过办公室,而是把总部设在芝加哥(但却以支付硅谷水平的工资而闻名)。而且,他们有意让公司的规模小而美(只有55人),而且员工遍布全球各地。

虽然错过了业界司空见怪的那些,Jason和他的团队却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给读者喜欢的Medium新晋作者的一条建议是:“别看别人的东西”。我的意思是说,你不应该让影响、趋势以及“什么才有效”影响到你的写作。你应该花时间去寻找自己的声音。

Jason在接受Chase Jarvis采访时说:“我略过了大多数我不想要的影响”。

过你自己的生活。去拥抱JOMO吧。

#4.寻找不可行动的建议

如果你去看看Medium和各种博客上面的大多数励志自助类文章,你就会发现里面大多数都是实用的技巧和可行动的步骤。有时,他们甚至会以“你只需要采取这简单的3个步骤”或者“这个技巧将改变你的人生”之类作为标题。

在我看来,这些显得有点虚伪。所以我从来不看这样的文章。

我应该怎么行动,或者你应该怎么行动,没有人会知道——因为写文章的人不知道我们的详细情况。他们不清楚我们的背景。励志自助作者要想写出好文章,最好的办法是分享自己的故事。说说什么对他们自己有用。也许那样反而能够以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去激励我们。

当大家指责Jason的书太过“高高在上”,并没有给出什么可行的建议时,他写道:

大多数的行动建议根本不是建议,那只是看法。当然,你能够最终靠向某人提供意见来给他们一些建议,但是当你给建议冠以可行动的形容词时,那就是冒充成事实。但其实不是。

怎么才能从励志自助文章获得最大的价值?关键是要去思考,要结合你的实际,去弄清楚对你来说采取什么样的步骤才是可行的。

Jason说:“去找找那些不可行动的建议。从中你会有更多发现。”

#5.找先行一步的人当导师

别人经常会问我一个问题:“你凭什么就能教别人?”我的回答是:你不必非得是Tony Robbins才能探讨人生或者教导他人。你只需要比别人先行一步。

Jason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要创办全新的公司,那就去跟一年前开始创业的人交流。或者,如果刚要签署第一份写字楼租赁合同,那就找刚刚签好合同的人问问。又或者,如果你就要招第一位员工,那就找员工只有两人而不是200人的公司寻求建议。我认为,那些建议很有一定的概率会起到一定的帮助。

如果你先走一步,那你不仅有资格教别人,而且还应该向跟你接近的人学习。

20岁左右的人把大量时间都用来看YouTube视频,而年龄是他们3倍的人却为如何变得得成功提供建议。但是,大家提供建议一般都是以自己的背景为依据。每个人总是在讨论自己。所以,60多岁的人给出的建议跟刚刚大学毕业的人没多大关系。

找先走一步的寻求建议。然后去教落后一步的人。

Jason的这句话我最喜欢:“是,以史为鉴可以教我们很多东西,但是历史也经常欺骗我们。要想预测这一周,相对于过去10年,上一周会是更好的参照。”

#6. 忙是新的蠢

在basecamp,没人知道其他人在哪里。不管是用Skype还是Slack,或者任何用于工作沟通的应用,都不会有绿点——(用Jason的话来说),那个表示我在的“监狱”。

你在不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干完活了吗?”,而不是你花了多少小时工作,或者你该不会是“有空”(可解读为:欢迎骚扰)。

这大概是basecamp的运作机制里面最好和最不好的一条做法了。没有大家共享的日程表。没有绿点。没有即时聊天开会。没有办公室(!)。就是干活,把活干完,就这样。用Jason的话说:“时间不是我们交易的商品。没有人可以把你的一天变成他们的一天。”

在很多公司里面,“显示出你在干活”往往跟工作混为一谈。你有什么样的激励措施,员工就会给你什么样的东西。如果你要他们展示自己的工作量,他们就会伪造自己的工作量(通过修改计算机的时间或其他手段)。

就像沃伦·巴菲特所说那样,“忙是新的蠢”。不要忙碌。要高效。

#7.分而治之(把项目分解成更小的项目)

我兴致来的时候总能够干出漂亮活。所以我总是对新项目感到不耐烦。我知道,如果这个项目要消耗我太多时间的话,我的兴奋感可能就慢慢消失,然后项目感觉就像是在应付工作。

我敢打赌,你也一样。

Jason的公司做法不一样,他们给项目制定的周期一般都是6周或者更短。他们知道,时长缩短可以让项目保持新鲜,如果把耗时很长的项目分解成小一点的项目,那项目反而会更快完成。

如果你想完成某件事,那请确保保持你的兴奋感。要想保持新鲜感,请把你的项目分解成小一点的项目,为自己创造一个个“小小的胜利”,积小胜为大胜。

#8.给新想法五分钟的时间

Jason在他的博客中写道:“你的反应越快,用来思考的时间就越少。未必总是这样,但经常如此。”他的意思是说,我们往往急于把我们的想法和观点摆在出来。我们会冲动地表示不同意,并没有给新的思想或概念以思考和理解的时间。

看书的时候你试过多少次一边看一边说:“噢噢我不同意这个”了?

如果你给别的观点5分钟的时间,你像个性急的人一样马上对一切都表示不同意的可能性就会低一点。如果别人花了几年的时间才写出那本书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的话,你又有什么资格马上就否定别人呢?

每当你觉得要对一个新想法表示反对时,请等一等。给它五分钟的时间。说不定你更好地理解了之后会改变主意。

#9.不要自称是创业者

对初创企业和创业者精神的炒作太厉害了,人人都是创业者。大家把埃隆· 马斯克或者杰夫·贝佐斯看作自己的榜样,认为自己应该像他们一样。

但是创业者精神不一定就得是疯狂的,令人生畏的。Jason的《重来》(Rework)这本书的核心信息是,从增加收入的小小副业做起同样既高贵又伟大。

我发现这个看法很令人释怀。

你未必就要上九天揽月。跟普遍看法相反,设定可实现的期望是OK的。

Jason书中的想法认为,一个想法就要融好几百万美元说不过去。你又不租办公室,又不请专家。而且你也不用提前开发。不用,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花更少的钱去解决特定的问题,然后再慢慢扩张。

你不会自称是创业者。你去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开发出大家想要的东西——自然你就成了创业者。

#10.把忙碌埋葬掉

这条经验其实不是出自Jason ,我是从他的伙伴David的博客上读到的。但这是basecamp的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我认为说说这一点很重要。

你不需要每天忙个不停才能生存。那些自诩每天工作16小时的人,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在吹牛。你不会听说有人必须干3份工作才能维持生计的。

但是“奋斗”文化其实是有害的,因为它让每一个不赞成干得这么苦的人都被排除在外。这让他们感觉自己做得“不够”,忙碌成了新常态。

在两人一起开的博客中, David写道:“事实是你快要忙死了,你越是忙累,身体透支就会越早也不是越晚。如此一来的话,人生就真的是悲惨的短暂。”

在我看来,“把忙碌埋葬掉”几乎就是basecamp、David、Jason以及他们的书的哲学之全部。

你要对更多愚蠢的事情说“不”(比如开会,为一个点子融资,大把地花别人的钱等),这样才能够对重要的事情说“是”。

你要不断问自己:“什么对我才有用?” 而不是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如果有更多的人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像Jason和David那样带领公司的话,说不定我们就能找到更多的幸福。

译者:boxi。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