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高新科技网快讯正文

芯片行业遭遇人才之渴多重堵点待疏通

2021-04-29 11:09:20  阅读:86889 来源:新浪科技综合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芯片行业遭遇“人才之渴” 多重堵点待疏通

  集成电路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上海张江、临港等集成电路产业高地调研发现,虽然“中国芯”产业迅猛发展,但专业人才供应短缺、教学培训和产业实践脱节等问题日益凸显。业内人士建议,结合地区的产业比较优势,进一步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补齐芯片人才方面的短板。

  芯片产业快速发展人才缺口问题凸显

  上海是全国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71.33亿元,同比增长21.37%。

  2020年以来,上海浦东的一些重大集成电路产业项目取得关键性突破。如位于张江科学城的中芯国际,其14纳米先进工艺在2019年第四季度投产后,产品良率已达业界量产水准。位于张江的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揭牌至今已集聚了博通、高通AMD等外资芯片巨头以及紫光集团、韦尔半导体、阿里平头哥等国内集成电路领军企业。

  在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初步显现的同时,行业人才缺口也开始出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编制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在供给总量上仍显不足,到2022年,芯片专业人才缺口预计超过20万人。

  面对芯片人才供应短缺的情况,国家部委和各地政府也在想办法解决。去年8月,国务院发文要求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置工作,努力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高水平人才。去年10月,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正式揭牌,成为中国第一所以集成电路命名的大学。

  不过,从学科设置落地到人才供给,中间还需要一个过程。云岫资本董事总经理赵占祥说,芯片行业最缺的是有经验的工程师。培养一个成熟的芯片工程师需要十年时间,但国内整个行业还没有积累那么多人才。

  “芯片到了纳米级教材还停留在微米级

  《经济参考报》记者参加上海浦东新区青联组织的专题调研发现,当前集成电路人才供给的主要短板在于:

  ——全国各地集成电路项目竞相上马,供给难以跟上需求。

  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加快布局集成电路行业。以长三角为例,除了上海,合肥、南京、无锡等地纷纷开出优厚条件招揽芯片人才。这种互相“挖角”的行为,使得以上海浦东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人才高地也面临人才供应吃紧的挑战。

  以张江为例,近三年时间,园区内芯片设计企业数量、员工数量实现翻番,而社会供给能力没有同步跟上,关键人才、核心人才、骨干人才普遍缺乏。

  集成电路产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产业。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大军说,过去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问题,一是缺钱,二是缺人。随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成立和科创板的开板,行业缺钱问题大为缓解。但随着各地集成电路项目竞相上马,未来五年,国内的芯片人才缺口将更为突出。

  ——待遇虽提高但吸引力有限,大量毕业生未进入芯片行业。

  与互联网、金融等热门行业相比,芯片人才在待遇上的吸引力有限。来自BOSS直聘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薪资为10420元,同比提升了4.75%。拥有十年工作经验的芯片人才平均招聘工资为19550元,为同等工作年限的软件类人才薪资水平的一半。记者调研时,有行业人士开玩笑说,在陆家嘴金融城搞芯片研究(证券和投资市场)的人才,不会比张江科学城少。

  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徐伟说,前几年部分重点高校的微电子行业毕业生中,估计只有30%左右进入了集成电路行业,这进一步加剧了行业人才供给紧张局面。

  除了微电子专业,集成电路行业还需要大量的材料工程师、化学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这也对人才供给提出了新要求。

  ——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

  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寇煦丰博士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最新的集成电路制程已经到了3纳米至5纳米,而部分教材里的晶体管仍为微米级(1微米=1000纳米),存在较大的滞后现象。同时,大部分高校教师,因为与产业界接触较少,或受制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没能及时获取业界最新动态,因而难以将新技术和进展整理编写至教材或实验材料之中。

  另一方面,集成电路产业需要产品化和工程实践能力,需要能够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人才,而大多数学校可提供的集成电路工程实践条件有限。目前,上海地区只有少数院校具备完整的实验产线,而且要承担不菲的日常维护费用,因此要求高校普遍添置大型工艺设备并不现实。

  一些集成电路企业反映,从高校招来的毕业生还需经过一两年时间的培养才能真正上手,客观上拉长了人才培养周期。

  进一步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不少企业代表和专业人士认为,上海浦东等产业高地宜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复合型、骨干型和工程型的集成电路人才,缓解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对人才需求的燃眉之急。

  其一,发挥专业园区优势,搭建公共技术平台。以上海浦东为例,目前已成立了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东方芯港等一系列集成电路专业园区,同时还拥有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等知名高校。何大军等业内人士认为,可以充分整合这些资源,为集成电路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可以借鉴张江“药谷”的模式,设立EDA(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公用技术平台,不断降低芯片企业的研发成本。

  其二,率先探索国内高校和集成电路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比如,设立企业定制班,为企业定向培养集成电路人才;将企业相关研究课题和软硬件资源向学校和科研机构合理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构建双赢模式;为解决高校专业课程内容滞后问题,鼓励学校聘请企业的专家作为导师定期授课,联合编写培养教材。

  只有通过产学研的模式创新和深入合作,才能使大学、企业和科研单位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其三,在人才政策上向芯片行业适度倾斜,注重人才二三梯队建设。在培养人才、内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阿斯麦(上海)政府事务总监郑恬说,在芯片人才队伍中,除了海归高层次人才,对在本土勤勉工作5年、10年甚至更长经验的工程师,希望地方政府也给予更多关注。工程师是芯片设计一线的主力军,希望在落户、个税及医疗教育配套等方面,得到地方政府的更多支持。

  其四,加强科普,提升青少年对集成电路行业的认识水平。摩尔精英教育培训副总裁赖琳晖认为,尽管当前经济领域出现“芯片热”,但实际上,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对这一行业普遍了解较少。应该对青少年加强科普,引导有兴趣的孩子设立远大志向,为行业未来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原标题:芯片行业遭遇人才之渴多重堵点待疏通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