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铸牢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持有的一种包含积极认知、积极情感、积极态度和积极行为的趋同心理倾向。在当今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是全体拥有中国国籍的中国公民,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使命,而如何有效地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成为重要课题。影视作为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媒介,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其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具有独特价值和广阔前景。
二、影视教学资源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的优势
(一)直观生动 激发情感共鸣
影视作品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等多种元素的有机结合,能够生动地展现各民族的生活风貌、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内容。例如,电影《冈仁波齐》细腻地呈现了藏族同胞的信仰与坚韧,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民族精神,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增进对藏族同胞的理解和尊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奠定情感基础。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以“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对兄妹在不同时空下踏上寻亲之旅,催化出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影片展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牧民们对南方孤儿的无私收养和关爱,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故事性叙事 增强教育吸引力
精彩的影视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能够吸引观众主动投入到剧情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以电视剧《山海情》为例,其讲述了福建与宁夏对口扶贫协作中各民族共同奋斗、脱贫致富的故事,展现了民族团结互助的力量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这种故事性叙事方式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提升宣传教育的效果。又如电视剧《国家孩子》,以真实历史事件“三千孤儿入内蒙”为蓝本,讲述了来自上海等地的孤儿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被当地牧民家庭悉心养育,逐渐成长为草原儿女,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交融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和谐共生的精神。
(三)作品广泛传播 扩大教育覆盖面
影视作品借助现代媒体平台,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广泛传播到各个地区和群体。无论是在学校课堂、社区文化活动,还是家庭休闲时光,影视教学资源都能够便捷地触达受众,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影视教学资源的开发
(一)挖掘经典影视作品中的共同体元素
对国内外已有的经典影视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其中涉及各民族交流融合、共同奋斗、团结友爱等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节和主题。例如《五朵金花》展现了白族等民族的风情以及各民族之间纯真的爱情与和谐的关系;《冰山上的来客》则反映了维吾尔族等边疆民族在保家卫国中的英勇事迹和民族情谊。将这些经典作品纳入教学资源库,并编写详细的教学指南,挖掘经典影视作品中的共同体元素,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去解读和欣赏。
(二)创作专题教育影视作品
组织专业的影视创作团队,结合时代特点和教育需求,创作一批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影视作品。这些作品可以包括纪录片、动画片、微电影等多种形式,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和受众群体的欣赏习惯。例如,拍摄记录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纪录片,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性;制作以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事迹为蓝本的微电影,弘扬正能量,激发广大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团结意识。
(三)整合多民族文化题材的影视素材
收集各民族地区的影视作品、民间影像资料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涵盖民族歌舞、传统手工艺、民俗节庆等丰富内容,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影视素材库。同时,注重将这些素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涵相融合,通过剪辑、配乐等后期制作手段,创作出具有教育意义的综合影视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欣赏各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深刻领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紧密联系。
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影视教学资源的利用
(一)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1. 课堂教学融入,深化教育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语文等课程中,适时插入相关影视片段作为教学辅助材料。例如,在讲述中国近现代史时,播放反映各民族共同抵御外敌入侵的电影片段,如《回民支队》等,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民族在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中的贡献,增强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撰写观后感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影视作品所传达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深化教育效果。
2. 拓展社团活动,营造文化氛围
学校可以成立影视社团,组织学生开展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影视创作、赏析、影评等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拍摄反映校园内各民族同学团结友爱、共同成长的短视频作品,并通过校园电视台、网络平台等渠道进行展播,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社会教育中的推广
1. 以社区文化活动促和谐稳定发展
社区可以定期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影视文化节”等活动,播放优秀的民族题材影视作品,并邀请专家学者、社区居民进行现场交流和互动。通过这种方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社区文化生活,增进不同民族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同时,利用社区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宣传阵地,推荐相关影视作品,引导居民自主观看学习。
2. 借网络平台扩大宣传教育辐射范围
借助各大网络视频平台的影响力,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影视专区,整合各类优质影视教学资源,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发起与影视作品相关的话题讨论、线上影评比赛等活动,吸引广大网民参与,扩大宣传教育的辐射范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好氛围。
五、影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保障措施
(一)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视野和知识储备
对教师进行影视教学资源应用能力的培训,使其掌握影视赏析、教学引导、影视创作指导等方面的技能和方法。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影视教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有效结合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同时,邀请影视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民族文化研究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开展讲座,拓宽师生的视野和专业知识储备。
(二)整合与共享资源,提高其有效利用率
建立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影视制作企业、文化机构等多方合作的影视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平台。政府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各方积极参与资源建设;教育机构负责提出教育需求和教学应用方案;影视制作企业提供专业的创作力量和作品资源;文化机构协助挖掘和整理民族文化素材。通过平台实现资源的汇聚、整合、优化和共享,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强化质量评估与监督,确保发挥宣传效能
建立科学合理的影视教学资源质量评估体系,从内容准确性、教育价值、艺术水平、技术质量等多个维度对开发的影视教学资源进行评估。定期对学校、社区等使用影视教学资源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广泛收集学生、教师、社会公众等受众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影视教学资源,确保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发挥最大效能。
结论
影视教学资源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优势和价值。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影视教学资源,能够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效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情感融合和价值认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提供有力支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影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创新利用方式,完善保障措施,不断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蔡露,四川传媒学院。